首页 >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十二章 后唐明宗——李嗣源(4/5)

目录

李嗣源初抵魏县时,部下不满百人,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稍微恢复了些兵力,欲返回成德藩镇,等待皇帝降罪。但霍彦威、安重诲皆反对,建议他返回朝廷,向皇帝当面自辩。李嗣源遂率军南归,并数次上表申诉,向李存勖表明心迹,但皆被元行钦阻遏,未能上达。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正在洛阳禁军效力,奉庄宗之命去招抚李嗣源,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李嗣源疑惧不安,乃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皆拥戴李嗣源,率部前来与其会合,李嗣源兵力大增。

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率八百马军为前锋,又命指挥使潘环率军护卫粮草,姚彦温、潘环皆投降李嗣源。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士卒沿途逃散过半。他决定前往汜水关,会合长子李继岌统率的征蜀大军,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庄宗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死。当时,洛阳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皆逃散,朱守殷遣使到李嗣源军中,请他速入京城,安定局面。

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继岌回京继位,并表示自己在安葬庄宗后,便会归藩成德。宰相豆卢革、韦说与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率百官劝进,皆被拒绝,改请李嗣源监国。李嗣源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防备征蜀大军,同时命各地访寻诸王。安重诲暗中派人杀死李存确、李存纪,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则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不久,魏王李继岌在渭南县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李嗣源称帝的障碍被全部扫清。

李嗣源在西宫称帝,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他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恃功矜宠,擅作威福,他和任圜政见不合,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甚至互相呵骂。

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并请求致仕,退居磁州,李嗣源欲巡幸汴州。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结果被范延光率军平定。安重诲趁机诬陷任圜谋反,称其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唯独忌惮河中节度使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李嗣源虽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族诛,但也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唐:李二,还钱 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 面板之下,一证永证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花样打工王 锦衣暴徒:女帝龇牙都得挨一巴掌 四合院之槐花不是贾东旭的 天品灵根,绝世仙途!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欲撩太子,猫猫她又软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