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辅佐徐温——严可求(1/5)
严可求,同州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谋臣、宰相。早年曾为徐温门客,后成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幕僚谋士,在杨行密除掉叛将朱延寿以及杨渥、杨隆演嗣立的过程中皆有功劳。在淮南的几次政治风波中始终支持徐温,辅助徐温成为淮南的实际控制者,历任扬州司马、节度判官、营田副使等职。在徐温外镇后仍留广陵辅政,吴国建制后升任门下侍郎,又以右仆射加授同平章事,成为吴国的宰相,病逝于左仆射、同平章事的任上。
严可求,唐末时随父亲定居于广陵,年轻时机敏过人,颇有心计,在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的部将徐温门下为宾客,后又通过徐温的引荐,成为节度使府的幕僚谋士,常为杨行密出谋划策。杨行密的妻弟奉国节度使朱延寿密谋叛乱,为杨行密所获知,徐温在严可求的建议下,向杨行密提出了诱杀朱延寿的计策。杨行密于是诈称因眼疾严重而失明,表示有意要将淮南托付给朱延寿,将朱延寿诱骗到广陵,然后将其擒杀,徐温由此升任右牙指挥使,与左牙指挥使张颢一同统领牙兵,严可求亦以“献策”之功得预谋议。
杨行密病重,准备传位给时任宣州观察使的长子杨渥,命节度判官周隐写牒文召杨渥回广陵,但杨渥却迟迟不至,杨行密只得强撑病体。严可求与徐温去拜访周隐,等待周隐时却在桌案上看到了一直没有发出的牒文,他们急忙取走牒文,派人送往宣州。杨渥这才及时回到了广陵,在杨行密死后顺利接掌了淮南镇。
宣武节度使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淮南镇拒不承认后梁政权,始终以唐朝的藩镇封国自居,但在事实上已是独立的政权,史称吴国。当时,杨渥已在年初的政变中被张颢、徐温所架空,张颢、徐温控制了吴国军政,因担心杨渥夺回权力,以张颢所部左牙兵弑杀了杨渥,对外宣称杨渥是暴病身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