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一能臣——敬翔(1/5)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朱温病重,召敬翔至病榻前受顾托命,朱友贞即位,赵岩及妻族张汉鼎、张汉杰等人用事,敬翔与李振受到排挤,李存勖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
敬翔,爱好读书,特别擅长于文章写作,应用敏捷自如,考进士落第,到黄巢攻陷长安,才东出函谷关。这时朱温刚镇守大梁,有位叫王发的观察支使,是敬翔的同乡,敬翔前往依附于他,王发以故人的礼遇接待,但无从推荐使之显达。敬翔久后无计可施,于是替人家写写书信名牒度日,常有名言警句出现,在军中传诵,朱温没读过书,文章喜欢用浅显明白的话,听到敬翔写的文辞,喜爱它,对王发说:“听说你的老乡很有才华,可带他一起来见我。”
见到敬翔,朱温便问他:“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敬翔朗声答道:“诸侯打仗的事。”朱温说:“你的兵法可以为我所用吗?”敬翔朗声答道:“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王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
朱温对此大为赞赏,于是让敬翔补任右职,常让他随军。敬翔不喜欢武职,请求补任文官,于是暂任馆驿巡官,让他专管檄文奏章。朱温与蔡州贼人相拒连年,城门之外战声相闻,军机要略之事,敬翔经常参予其间,朱温非常高兴,遗憾得到敬翔太晚,所以军机政略,都向他咨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