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花间派”——温庭筠(1/5)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温庭筠,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生于太原,父亲去世后,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段文昌在西川去世,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