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为相三年——李珏(1/5)
李珏,字待价,赵郡赞皇人,唐朝宰相,监察御史李仲塾之子。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丧父,事母至孝,举明经进士,得到华州刺史李绛赏识,进入河阳乌重胤幕府。通过制科考试,授渭南县尉、右拾遗,出任下邽县令。唐敬宗即位,成为武昌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唐文宗继位,授殿中侍御史,历任度支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为宰相李宗闵申辩,得罪唐文宗和郑注,外任江州刺史。甘露之变后,授太子宾客、河南尹,李固言拜相,授户部侍郎,授同平章事,担任宰相,反对安王李溶册封皇太弟,使得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唐武宗即位,授检校太尉、门下侍郎山陵使,处事不周,降为太常卿,出任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等使,受到仇士良的弹劾,累贬昭州刺史,迁郴州刺史。唐宣宗继位,迁舒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授户部尚书、河阳节度使,出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上柱国、赞皇公。去世,时年六十九,获赠司空,谥号贞穆。
李珏,其先辈出自赵郡赞皇县,客居于淮,他幼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名乡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经科名登榜首。户部尚书李绛出任华州刺史,邂逅得识李珏,交谈之中,见其天庭丰满,仪表非凡,叹道。“观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辈。”劝李珏不要只研读经学,成为迂腐的学究,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受到李绛的启发,举进士而擢高第。
河阳三城节度使乌重胤,出自行伍,及为长帅,能与下同甘苦,而善待宾僚,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他上表设置幕府,聘请李珏为幕友。时吏部主办文官选拔,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珏四事皆可取,遂登书判拔萃科高等,即授渭南尉,不久,擢升右拾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