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入朝拜相——杨嗣复(3/5)
这时的文宗正要把政事委任给杨嗣复,因此厌恶郑覃的言语激切,这次争论后来被称为“紫宸奏事”。后过了一段时间,文宗在延英殿接见各位宰相,询问符谶的由来,杨嗣复回答说:“汉光武帝喜欢根据谶书决断大事,近代的隋文帝也相信这种言论。从此,这种学说日渐繁盛,但仅仅像班彪《王命论》所引述的,大约只是借助这种意思来平定贼乱,并非真的重视它。”李珏说:“丧乱之时,辅佐的将相常常把符命神化;而在太平盛世,只能借助人治。”文宗同意了他们的说法,接着又问:“天后(武则天)任用官员,有人从平民百姓到了宰相之位,这些人在当时是得力的大臣吗?”
继续阅读
杨嗣复回答说:“天后重视刑罚,而对于官爵看得很轻,这些都是为自己谋划的计策。凡是用人之道,通过历练才知道这个人是否有才。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有时需要进行提拔;而太平之日,不如根据资历。古人提拔士兵当大将,这并非在太平时期发生,大概只是迫不得已才任用这样的人。”文宗又询问新修的《开元政要》对事理叙述如何,杨嗣复回答说:“臣等还没见过这本书。陛下如果想把它传给子孙后代,那么请求将它宣示交付给臣等,臣等一同参详是否得当。玄宗有时爱好出游打猎,有时喜好声色,和贞观时期的朝政不同,所以取舍要适当,才能流传后世。”
当时,皇帝在延英殿面见宰相,史官是来不及知道的,杨嗣复就提议:“按照旧例,朝会听政时,起居注在前;平时则不需要史官记录。姚璹、赵憬都曾请求设立时政记事官,但没能实行。臣请求再延英殿对宰相谈论有关道德刑政之类的事情的话,委令中书省、门下省每天记录,每个月交付给史官。”其他宰相不同意,此事遂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