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唐武宗——李炎(1/5)
李炎,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早年被封为颍王,文宗病重时,被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拥立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李炎即位为帝。李炎在位期间,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同时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命诸道平定昭义刘稹叛乱,鉴于寺院泛滥,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对外则击败回鹘,保卫北疆安定,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长期服食长生丹药,驾崩于长安大明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李炎,生于长安东宫,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是唐文宗李昂之弟,封为颍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是李普夭折,文宗追赐他为皇太子,一直到立鲁王李永为太子。李永暴死,文宗很是伤感,从此抑郁成疾,文宗没有同意宠妃杨氏立弟弟、安王李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争也由此开始。
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贪图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奈何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将李炎立为皇太弟。当天夜间,仇士良便统兵从十六宅迎李炎赴大明宫少阳院,百官则在东宫思贤殿谒见李炎。文宗驾崩,李炎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武宗,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岁。李炎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宣懿皇太后,其生日被定为庆阳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