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执掌宣武——韩弘(1/5)
韩弘,滑州匡城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曹魏司徒韩暨之后。早年举明经科不中,遂弃文从武,后受舅父、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提拔,历任大理评事、都知兵马使等职。被拥立为节度留后,并获朝廷承认,他为人精明,勤于政事,任内诛杀骄兵三百人,又忠于朝廷,累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等职。淮西之乱时,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担任主帅,企图阻挠对淮西的讨伐,养寇自重。淮西平定后,加授侍中,封许国公。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伏诛后,韩弘大为惊恐,遂奉表入朝。受唐宪宗、穆宗宠遇,官终司徒、中书令。韩弘去世,年五十八,获赠太尉,谥号隐。
韩弘,儿时即成孤儿,依靠舅舅刘玄佐生活,后举明经科不中,弃文从武,学习骑射,在刘玄佐成为宣武节度使后,韩弘官运亨通,由州中的掾吏升为大理评事。刘玄佐死后,其子刘士宁继任节度使,旋即便被驱逐,韩弘也在此时离开汴州,任宋州南城守将。宋州刺史刘全谅被推举为宣武节度使,他任命韩弘为都知兵马使。
刘全谅病死,军中将吏思念刘玄佐,因韩弘文武全才,又是刘玄佐的亲属,因此拥立其为留后,得到朝廷批准,被加授为检校工部尚书、知节度事。此前,陈许节度使曲环病死,割据淮西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与曾刘全谅合谋袭取陈、许二州。韩弘继位时,淮西使者仍在驿馆中,韩弘为表示忠于朝廷,命人将他们斩首。他又挑选精兵三千人,与朝廷讨伐军会合,攻击吴少诚,屡次获胜,史称“少诚由是失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