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度河东——王锷(1/5)
王锷,字昆吾,自称太原人,唐朝中期名臣。早年为湖南团练府营将,因结识宰相杨炎、嗣曹王李皋而得以升迁,淮宁叛藩李希烈南侵时,王锷奉命抵御,累立战功,历任容管经略使、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河中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每任一官,必有治绩。以护送回鹘使节与摩尼教士之功,升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位列使相。去世时年七十六,获赠太尉,谥号魏,后世称其为“王魏公”。
王锷,年轻时曾在湖南团练使府中任营将,结识了被贬为道州司马、路经湖南的杨炎,二人一见如故,晤谈甚为投机。唐德宗即位后,召杨炎入朝为相,杨炎举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也受到李皋的器重,受命诱降邵州武冈县的叛将王国良有功,升任邵州刺史。
李皋升任江南西道节度使,防御背叛中央的藩镇、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王锷带领三千精兵调守浔阳。后来,李皋率全军抢渡长江,袭夺蕲州,表荐王锷为江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都虞侯。王锷随嗣李皋东征西讨,深得信任。一次,李皋派大将伊慎围攻被叛军占领的安州,叛军非常惊慌,赶忙乞降,并请求李皋派人进城接洽具体事宜。当时,城中虚实未知,诸将都不敢贸然请求入城,只有王锷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担当此重任。李皋批准了王锷的要求,并把他从城墙缒人城内,王锷见到叛军头目后,晓之以大义,终于劝说叛军献城,同时又坚决镇压了那些在城中造谣惑众、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于次日顺利打开城门,迎接唐军进城。王锷的才干受唐德宗赏识,被提拔为容管经略使,任使八年,致力于发展当地生产,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