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禅宗六祖——慧能(1/5)
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幼年时父亲去世了,后来母子移居南海,长大以卖柴维持生活。惠能某天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领悟,被告知黄梅凭墓山弘忍大师讲《金刚经》,于是决定去参礼,有客人鼓励他并出钱安顿老母,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到乐昌依智远禅师坐禅,又受慧纪禅师的激发,才决定去黄梅参礼弘忍。
约一个月后,惠能到黄梅凭墓山见弘忍,自称“唯求法作佛”;因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而受到弘忍赏识。弘忍门下是自耕自食的,惠能被派去碓房,踏碓八个多月。“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修行结合劳作,是佛教固有的,此后成为曹溪禅的特色。除了劳作,也随众听法,弘忍某天要大家作偈,想察看各人见地,以便付法。神秀是弘忍门下的上首,他把偈写在廊下壁上,惠能认为神秀偈没有见性,也作了一偈请人写上。弘忍发现惠能的偈更好,便在夜里私下为他说法,还密授袈裟给他,以为信记,说明他继承了祖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