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瑶山往则》——裴光庭(3/5)
吐蕃遣使入朝,以金城公主的名义求取《诗经》、《春秋》、《礼记》,秘书正字于休烈上疏反对:“东平王刘宇是汉成帝的亲弟弟,他求取《史记》、《诸子》,成帝尚且不给,何况吐蕃是我大唐之仇敌。若授以经典,使其知用兵韬略,变得更加狡诈,会对中国不利。”唐玄宗与宰相商议,裴光庭道:“正因吐蕃愚昧顽固,方要赐以诗书,让他们受到教化,于休烈在书籍之中只看到权略变诈,却没有看到忠信礼义。”唐玄宗遂将典籍赏赐吐蕃。
唐玄宗命裴光庭与中书令萧嵩分统南衙左右厢兵,裴光庭随唐玄宗祭祀后土,加授光禄大夫,封正平县男。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命张九龄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太常博士孙琬建议给裴光庭定谥号为克,但玄宗却赐谥忠献。
裴光庭任相期间,提出了新的用人制度,以资历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称为“循资格”。唐朝初年,吏部都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有才能的破格提拔,没有才能的只能长期担任低职小吏,甚至有的人取得做官资格二十年之久,也没有得到任何官职。裴光庭拜相后,进献《循资格》,提出选用各级官吏,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不论有无才能,资历满后就可升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