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瑶山往则》——裴光庭(1/5)
裴光庭,字连城,绛州闻喜人,唐朝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任职期间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裴光庭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迁侍中,裴光庭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监修国史,后封正平县男。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裴光庭,幼年丧父但因母亲厍狄氏,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得以累迁至太常丞。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
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机入侵,欲加强边防军备。裴光庭表示反对,认为有违封禅本意,会使封禅之举名不副实。他道:“夷狄之中,突厥实力最强,也有与我大唐修好之意。若遣使赴突厥,让其派人参加封禅之行,必会欣然从命。突厥若来,诸蕃君主必相继而来。到时我们就算偃旗息鼓,也能高枕无忧。”张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改任他为鸿胪少卿。东封结束后,裴光庭升任兵部侍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