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唐四杰——杨炯(3/5)
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事件平息之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受到株连,被贬到四川梓州担任了司法参军,结束了他在长安长达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杨炯秩满回到洛阳,武则天诏杨炯与宋之问分直习艺馆,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他虽因官职不高,心中抑郁,但却对武则天仍尽情颂扬。
宫中出盂兰盆,设斋分送各佛寺,武则天在洛南城门楼上与群臣观看,杨炯献上《盂兰盆赋》,称颂武则天“周命惟新”,并希望武则天作为“神圣皇帝”能够“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成为帝王的楷模。
杨炯出任盈川县令,卒于任上。张说赠有《赠别杨盈川箴》,因历代史学家对《赠别杨盈川箴》的理解不同,造成杨炯任盈川令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杨炯为政残酷,据《旧唐书》载:“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