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六十五章 唐高宗——李治(3/5)

目录

百济侵犯新罗边境,兼并新罗大片领土,新罗派使者金法敏恳请唐高宗“诏百济令归所侵之城”,高宗于是诏令百济国王曰:“朕万国之主,岂可不恤危籓新罗!百济国王所兼新罗之城,并宜还其本国。”然后“解患释纷,韬戈偃革,百姓获息肩之愿,无战争之劳。”若不从命,便支持新罗同百济决战,“亦令约束高丽,不许远相救恤。高丽若不承命,即令契丹诸蕃渡辽泽入抄掠。王可深思朕言,自求多福。”

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被拜为二品昭仪,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深了高宗对她的宠爱,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阶梯,而同时王皇后、萧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后,高宗决心要废王立武,改换皇后,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事先征求有关大臣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父,褚遂良参与过太宗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被太宗视为忠烈之臣,太宗临终时,特意向他们两人托付后事,并明确表示:“我仁孝的儿子儿媳,如今就托付给两位爱卿了,太子自幼仁孝,这都是你们了解的,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同时又对高宗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你即位之后可以不用愁了。”显然废立皇后是非听取这二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不可的,高宗先礼后兵,自己亲自前往长孙无忌住宅表明态度,武则天母亲杨氏、许敬宗等人也曾劝说长孙无忌顺水推舟,都无济于事。接着,高宗又召长孙无忌、李积、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的意见,李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有病,根本没有入内。于志宁胆小怕事,不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

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褚遂良死于爱州,长孙无忌于黔州被逼自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换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选择,没有必要非要是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唐:李二,还钱 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 面板之下,一证永证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花样打工王 锦衣暴徒:女帝龇牙都得挨一巴掌 四合院之槐花不是贾东旭的 天品灵根,绝世仙途!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欲撩太子,猫猫她又软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