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威震西域——裴行俭(1/5)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谥号“献”。
裴行俭,出自河东裴氏定着五房之一的中眷裴氏,其曾祖父、祖父都仕于北周,父亲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禄大夫,其兄裴行俨,为隋末猛将。少年时代,凭借先辈功勋被委任为弘文生,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左卫中郎将苏定方说道:“我用兵的谋略,世上没有可传授的人,现在你很合适。”就把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调任长安县令。
李治准备立武昭仪为皇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祸患就从这事开始,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因而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升任安西都护,西域各国大多仰慕他的仁义,归附唐朝。
裴行俭后来被召回朝廷,任司文少卿,又改任吏部侍郎,他和李敬玄、马载一同主持选才任官的工作,获得有才干的声誉,被人们称为“裴、李”、“裴、马”。裴行俭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被后世沿用,他还规定了州守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的高低作为制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