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曲阜县公——孔颖达(2/5)
大业初年,孔颖达应举明经,对策高第,授任河内郡学博士。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宿儒,集中于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天下大儒辨论,门下省纳言杨达评第高下,以颖达为最。由于当时孔颖达年少,“先辈宿儒”对比不上他而心怀羞耻,于是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孔颖达,幸得杨玄感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使孔颖达幸免于难。之后,孔颖达补官位空缺而成为太学助教,因为隋末战乱而避乱于武牢,唐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唐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忠言因而备受亲待,唐太宗曾问孔颖达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孔颖达回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唐太宗对孔颖达的回答十分赞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