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三十一章 房谋杜断——杜如晦(1/5)

目录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时,位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杜如晦,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杜如晦,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点。”于是用杜如晦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挥军杀入长安,长安平定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而后被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视为亲信。而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府有非常多的人才,害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向唐高祖李渊建议将秦王府的官员都调到外地任职。命令下达之后,被迁到外地的人非常多,李世民对此非常担忧,当时在秦王记室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幕僚虽然被迁往外地的人比较多,但是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这个人有王佐之才,大王如果为镇一方,那用不上他,但如果以后要经略天下,那就非杜如晦不可,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后才醒悟过来,对房玄龄说道:“你要是不说,差点让这样的人才流失啊。”于是,李世民向李渊上奏,请求将杜如晦继续留在秦王府为官。

李渊建立唐朝,陇西薛举进犯泾州,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但被击败,而后薛举突然病死,李世民再次出兵讨伐其子薛仁杲,并让杜如晦等随军参赞军事,薛仁杲兵败投降,后被斩首。刘武周与宋金刚攻据太原,杜如晦随从李世民前往讨伐,将刘武周击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唐:李二,还钱 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 面板之下,一证永证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花样打工王 锦衣暴徒:女帝龇牙都得挨一巴掌 四合院之槐花不是贾东旭的 天品灵根,绝世仙途!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欲撩太子,猫猫她又软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