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造福唐朝——李百药(1/5)
李百药,字重规,博陵安平人,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史、历史学家、诗人,博学好文,创作了史学代表作《北齐书》。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归顺唐朝,流放泾州,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李百药,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以“百药”为名,自幼受到家庭影响,好学博闻,富于独立见解,七岁能做文章。有一次,父亲的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着名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李百药应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客人听后大为惊叹。
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进入仕途,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成为陪伴太子杨勇的学者,年少有才,招来嫉妒和诽谤,为了避祸,称病辞官。父亲去世后,袭爵安平县公,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非常看重李百药。于是,推荐李百药为礼部员外郎,太子杨泳以为东宫学士。李百药发挥自己的才学,奉诏参与修《五礼》,定律令,撰写《阴阳书》,作奏议文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