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对有关无字碑的考证(1/5)
关于对无字碑的考证,柯岩也读到了蔡大师的考证文章。
蔡大师的文章是以李三古堆无字碑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无字碑串将起来进行考察的。
无字碑,也称白碑或通俗的称没字碑,指无字的石碑,为碑刻中的一种很独特的现象。
无字碑的出现多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历史原因,比如因为墓主的好与不好无法言说,比如最初带有预留性质而最终没有完成,也可能原先有字,因为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变成无字等等。
无字碑并非毫无价值,相反,像乾陵的无字碑和有来历的碑刻,往往给人提供联想的空间和思考的平台。
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那无处不见的墓志铭,可谓应有尽有。
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三块无字碑,正因其无字,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文章列举的就是这三块无字碑:战国时李三古堆楚幽王熊悍无字碑,唐代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宋代南京秦桧无字碑。
最着名的两块无字碑一为乾陵武则夫的无字碑,二为南京秦桧无字碑。
武则天死前立了一块无字碑,没人知道缘由。
历来才能出众者,在所作所为上都会有一些让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尤其是那些一国之君,他们的想法和大局观都不能用常规逻辑去推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