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后七之首——王世贞(1/5)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
王世贞,父亲王忬上京参加会试,却因为生病回家,王世贞九岁作《咏凤凰》一诗,祖母陈氏病卒,王世贞开始跟随塾师陆邦教学习《易经》,同时又随姜周学习。王忬会试落榜,但名声却越来越大,拜在他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王世贞得到王守仁集,读起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喜爱程度在“三苏”之上。王世贞跟随骆居敬学习《易经》、《左传》、《史记》和韩愈、柳宗元文章,作《宝刀歌》,得到老师骆居敬赞赏,同时又跟随王材学习,师从季德甫学习《易经》。
王世贞与母亲一道上京师与父亲汇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贞结识了张逊业,得苏州知府冯汝弼赏识,与好友徐学谟一同赴应天府乡试,以《易经》中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八名,主考为翰林院侍读华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赴京参加会试,会试落榜,王世贞娶妻魏氏。王世贞的父亲出差顺道回家,王世贞的长女出生,此女后来嫁给了华叔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