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江右学派——邹守益(1/5)
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人,着名理学家、教育家。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着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
邹守益,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以理学气节自命,17岁时中江西乡试,参加会试,当时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为同考官,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任职仅一年,便辞职回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但对二程、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久思不得其解。王守仁在赣州任地方官,邹守益前往谒见,两人反复辩论“良知”之学,邹守益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以及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心领神会,极表赞同,使过去存在的疑虑一扫而空,恍然大悟地说:“道在是矣!”于是,拜王守仁为师潜心钻研阳明心学,邹守益从此成为王守仁的高足弟子与良友,并开始在赣州讲学。
朝延起用邹守益,路过浙江又会见了王守仁,相论问学一个多月,王守仁恋恋不舍,学生问其故,王守仁答道:“曾子有所谓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朝廷爆发了争论世宗本生父尊号的事件,史称“大礼议”。邹守益刚正不阿,大胆上疏力谏,并指出世宗的行为违背礼教古训,要求世宗纠正错误,信用忠臣,世宗大怒,下诏狱严刑拷打,并贬为广德州判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