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谏言世宗——霍韬(2/5)
霍韬在奏章中还提道:“我提出以兴献王为帝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破除前代故事给人的拘束;二是不忘孝宗的恩德;三是避免迎合陛下心意嫌疑。现在陛下已经把明孝宗称为考,又把兴献王尊崇为帝,事情就这样算完了吗?我私下认为帝王之间的继承,只是继承王位而已,本来就不必斤斤计较父子的称呼。只有继承王位,才能使孝宗的谱系不绝,就连明武宗的谱系也不绝。这样陛下对兴献王还可以改正父子之称号,不断绝兴献王天生的大恩;对于国母的欢迎,也能改正为对天子的母亲应有的礼仪。假如再对昭圣太后、武宗皇后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尽心中的诚意来侍奉,那么尊敬尊贵的人,亲爱亲近的人,这两条就都没有违误了。”
世宗升用霍韬为礼部右侍郎,霍韬极力辞让,并且推荐康海、王九思、李梦阳、魏校、颜木、王廷陈、何塘替换自己,世宗不允许,他两次推辞,才得到允准。大礼议定,世宗破格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主管詹事府的事务,霍韬却上书说翰林院编书升官、日讲荫子以及巡抚子弟荫封为武官的不恰当,然后说自己虽然不能挽救这些错失,但不愿跟随大流。并且言称给事中陈洗受了冤屈,推荐国子监学生陈云章有才干,可以任用做官。
世宗颁诏称赞了他,但不许他推让,霍韬又上书说:“如今持不同政见的人们认为陛下只是想尊崇自己的父王,就拿官职、爵位来诱引自己的臣下,我们两三个人也只是苟且贪图高官显爵,所以迎合了陛下的心思。我曾经慷慨地对自己发过誓:“如果“大礼”最后议定下来,我决不接受加官,让天下人和后代人看到讨论“大礼”的大臣并不是图谋私利的官员。如果让人们怀疑讨论“大礼”的大臣是图谋私利的官员,那么由这些人议定的‘大礼’即使正确,大家也还是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怎么才能使人信服呢?”因此他坚持辞让不肯就职,世宗还是不允许,经再三推辞。世宗最后同意了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