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宦海升迁——冒政(2/5)
冒政由户部升迁武昌知府,武昌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是大明帝国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冒政不负众望,每日早出晚归,办公于抚、按二府,入夜秉烛视事,书判若流,数年积牍,很快批理清楚。那时武昌江堤屡修屡毁,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冒政认真调查研究,拨出公款,领导人民,一改过去修理土坝江堤为砖石衬砌栏洪坝,长数十里,厚二丈,高二丈有余,有效的保卫武昌安全。
江心有一小岛居民万人,每日渡船往来,常翻船出事,淹死不少民众。冒政决心造一座桥梁,但苦于缺乏建筑材料。一次他乘渡船去岛上考察,偶然发现巨舟十数条,隐隐沉于江中,便询问当地老人,得知是洪武年间的,已久弃不用,但木质坚实,于是派人打捞出水中全部巨舟,折改造桥,从此岛上居民有了通衢大道,人们称之为“冒公桥”,参加和指导了运河漕运分水工程,成绩裴然,在山东仅一年时间他还给山东人民办了两件好事。
一件是兖州周长百五十里的南旺湖,盛产角菱和鸡头菱,此二菱都富含淀粉,是当地人民重要之副食,但兖州河道管理官员沿袭历年陋习,霸为私有。冒政说:天赐民食,你们拿国家俸禄者岂能据为己有?遂下令开放菱芡,任民取之不禁,挽救了不少饥民。另一件是水陆要道谷亭镇,一帮以贩卖人口为业的匪帮,光天白日强抢民女,十分猖獗,当地官府莫敢问津。冒政得知立派重兵捉拿,一举全获匪众,依法处治首恶,解救不少民女,从此匪患得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