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圣代真儒——陈献章(3/5)
先后受到广东布政使彭韶、巡抚都御史朱英的推荐,宪宗下诏征用,虽应召赴京,以奉养老母为由力辞,宪宗遂授以翰林院检讨衔,而允其返归白沙村。此后至卒,他一直居留乡间,聚徒讲学。他不但主张静坐室中,提倡“以自然为宗”的修养方法,他所说的“自然”,即万事万物朴素的、本然的、无任何负累的、绝对自由自在的存在状态。要求人们善于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无拘无束地去体认“本心”。极力倡导“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心学世界观。
陈献章心学的出现,标志着明初程朱理学统一局面的结束,也是明代心学思潮的开始,和后起的王阳明的心学,共同构成了明代心学的主要内容。陈献章在治学和教育上,颇有影响,成为明代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如他的“贵疑”论,在教育理论上,就很有价值,他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主张读书要敢于提出疑问,求之于心,进行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古人经传,徒然背诵书中一些章句。他说:“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他告诫学生,在治学和求知的道路上,“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然。然否苟由我,于子何有焉?”他认为如此不用“心”求学,对自己是不会有任何收益的,一生致力于授徒讲学,弟子遍天下,为表彰其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将陈献章从祀孔庙,追谥文恭,其平生着述,后编为《白沙子全集》传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