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举旗反明——黄萧养(3/5)
在义军围困下的广州先是缺饷,再是缺粮,跟着柴也缺了。杨信民在危困之中到任,运用他往日的声望,施行一套软的手法,怀柔招抚。首先“开城门,发仓廪,刻木契给民出入,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另外对黄萧养实行劝降“多方招抚,降者日至”派人到黄萧养义军营约期对话,信民轻车出城,“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这一手颇能收效,黄萧养也抱过归顺朝廷的幻想,本来是官逼民反,只要有生路就不会冒死犯难,何况围城久攻不下,而同时肇庆方面友军吴长能策应攻肇庆失败,牺牲千多人,萧养渔民出身,所部以水军为主,要颠覆明朝争天下是力所不逮的,他被杨信民诱降而动摇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董兴兵来,情势大变,归降迷梦打破了,七天后杨信民“暴卒”,义军生路已绝,只有决心死战。董兴是个不久前以镇压福建邓茂七义军起家的刽子手,在广州城外血战中黄萧养不幸“中流矢死”,战争经过见董兴等二次奏报,记述颇详:“萧养中流矢死,函首诣京师,枭于市,其余伪总兵五府都元帅庆国公曾贡等百余人“俱伏诛。这是围攻广州义军的失败,但余众在乡间还继续抵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