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老当益壮——萧授(2/5)
由于萧授的主要思想是使人民安定,其对明庭的“土流并治”方略施行格外有方,社会效果显着,民间对其则以“安民将军”尊称,军、政界仍以萧授纪实。萧授以抚为主执行明庭的“土流并治”方略,稳定了土着,安定了社会,工、耕发展,效果显着,升正千户。
已升武德将军的萧授于朱棣“靖难夺位”的惠、燕之争中举兵附燕,燕王朱棣攻陷南京,明惠帝朱允不知所终,朱棣登基,萧授升明威将军,时年四十七岁。朝政清明,进入“永乐盛世”,明庭更定屯守之数:“临边险要处、地僻处、输粮艰难处,带兵百人屯田者委以百户;三百人者委以千户,五百人以上者委都指挥提督之”。“垦荒归已,永不起科”的特别优惠方略。鼓励在无战事的和平环境下,官兵开荒屯田。从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军屯田、军转民,开发贵州蛮荒的农垦运动,萧授遂屯田于陇格支,就此定居。萧授因在“土流并治”中优抚得当,在“改土归流”中平叛战功卓着,官升至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佥事,上皆令:“授充任镇守湖广、贵州总兵官”,时年63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