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诚孝皇后——张皇后(3/5)
传说宣宗对换后这件事殚精竭虑,胡皇后和孙贵妃都没有儿子,宣宗便用一个宫人之子冒充为孙贵妃所生,并且册立他为太子,就是后来的英宗。孙贵妃母以子贵,在宣宗向张太后保证以后仍然会厚待胡氏的情况下,张太后勉强同意改立孙氏为皇后。胡皇后被废后,号静慈仙师,退居长安宫,张太后对无故被废的胡氏十分同情,时常加以照拂,经常将她召到自己宫中,和自己一同居住。家宴时,还命胡氏坐在孙皇后的上座,孙皇后经常因此怏怏不乐,但孙皇后也不敢对胡氏怎么样,对于胡氏无过被废,虽然有张太后的极力阻拦,但终于还是无法挽救。
宣宗驾崩,张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沉浸在丧子的巨大悲痛当中,整天精神恍惚,滴水不进,而这时应继位的英宗才九岁,宫中谣言四起,一说:“年幼的英宗会继位,但张太后会临朝听政。”一说:“英宗太年幼了,张太后将召外地的藩王来人继大统。”鞘臣不知是真是假,人心思乱,有的大臣已经在考虑怎么去拥立新皇帝,好立下定策奇功。张太后眼见局势日益混乱,人心沔动,只好强抑悲痛,出面宣召诸位大臣来到乾清官,把年幼的引子放在皇帝的宝座上,对群臣说:“这就是你们以后的新天子,你们以后要好好辅佐。”众大臣高呼万岁,这样英宗才顺利且位,而张氏也成了太皇太后。
因为英宗年幼,不能理政,大臣们一再上书,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说:“先帝选了这么多的肱股大臣,就是为了让众位卿家来辅佐朝政,现在皇帝年幼,你们更应该用心辅佐,不要懈怠,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垂帘听政呢?不要因此而坏了祖宗的家法。”张太后始终不愿意听政,而是一意重用“三杨”等这班老臣,只有遇上重大难决的事,张太后才出面指示。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是当时的内阁大臣,相当于宰相。他们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太皇太后对他们非常倚重,言听必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