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仁宗之嗣——朱瞻埈、朱瞻墉等(2/5)
明英宗北狩时,诸王之中,朱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孙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终不果召。朱瞻墡上书请立皇长子见深,令郕王祁钰监国,募勇智之士迎回车驾。书至,明景帝立数日矣,明英宗还于京师,居于南内,上书明景帝『宜旦夕省膳问安,率群臣朔望见,勿忘恭顺』。
明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告于谦、王文有迎立外藩之语,帝颇疑朱瞻墡。久之,从宫中得瞻墡所上二书,而襄国金符固在孙太后阁中。乃赐书召朱瞻墡,比二书于《金滕》。入朝,宴于便殿,避席请曰:“臣过汴州,父老遮道,言按察使王贤,以诬逮诏狱,愿皇上加察。”帝立出签,命为大理卿。诏设襄阳护卫,命有司为王营寿藏。及归,帝亲送至午门外,握手泣别。朱瞻墡逡巡再拜,帝曰:“叔父欲何言?”顿首曰:“万方望治,如饥渴,愿省刑薄敛。”帝拱谢曰:“敬受教。”目送出端门乃还。天顺四年,复入朝,命百官朝王于邸,诏王诣昌平谒见三陵。及辞归,礼送加隆,且敕王岁时与诸子得出城游猎,盖异数也。六年又召,以老辞行。岁时存问,礼遇之隆,诸藩所未有,成化十四年薨。
朱瞻堈,朱高炽第六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亲顺妃张氏。封荆王,就藩建昌府。王府在县城西南的天一山,因宫中有巨蛇自房梁垂到地上,就请旨离开江西,被徙封到湖北蕲州,谥号宪王。
朱瞻墺,朱高炽第七子,母亲是李贤妃,被封为淮王,就藩广东韶关。后因韶关“多瘴疠”,迁藩饶州府,谥号靖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