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七下西洋——郑和(1/5)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后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
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奉成祖和宣宗之命,先后七次下西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郑和大航海综合应用了天文导航、罗盘导航、陆标导航、测量水深和底质等多种导航手段,如《西洋番国志》所记载:“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这种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