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二十四章 建文新政——朱允炆(2/5)

目录

在朱元璋死去后几天,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吕氏为皇太后,年轻的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使得他真正关心他祖父的高压行政措施对平民百姓的影响,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因此之故,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建文帝关于为君之道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现在被建文帝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方孝孺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着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建文帝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方孝孺发觉他所见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斗罗之光耀天使重塑世界 谢谢你,拯救我的人生 我的宝可梦有亿点小问题 游神星曌 李三古堆 春秋晋国风云 都市龙医:我和绝色老板娘的孽缘 快穿恶女人生,不做主角踏脚石 废土世界打工指南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