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文文臣——丁志方、甘霖、萧用道等(5/5)
王宁,明太祖朱元璋女婿,驸马,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永春侯。其因为与怀庆公主婚事,升任后军都督府事。建文年间因为其涉嫌泄露朝中事情给燕王朱棣,后下锦衣卫狱。明成祖即位后,称王宁孝于明太祖、忠于国家,刚正不阿,封永春侯。其擅长诗歌,喜欢佛教。后因事连坐下狱,被释出狱后不久病死。其有两子王贞亮和王贞庆,王贞庆为景泰十才子之一。
暴昭,山西潞州人,一说平阳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大理寺司务,历北平布政司参政、都察院左都御史等。擢刑部右侍郎,以清俭知名。同年,奉旨编《大明律诰》。次年进刑部尚书。建文初,充北平采访使,侦知燕王有密谋,上报朝廷。“靖难”兵起,以刑部尚书掌平燕布政司于真定,与铁铉等悉心筹划。后召还京师。燕军攻破金川门,出逃,被执,不屈而死。
毛泰,明朝人,曾任吏部左侍郎。成祖在“靖难之役”获胜后,被诛杀及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黄观、侯泰、茅大芳、陈迪等,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郭任,明代丹徒人,一说定远人。建文初年,任官户部,主张果断削诸藩王,为燕王朱棣所厌恶。靖难之役中,掌调运兵饷。燕师入南京,被杀。
戴德彝,字帮伦,浙江奉化城内人。明朝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燕王朱棣篡位,史称“靖难之变”。朱棣要“天下读书人种子”方孝孺起草登位诏书,遭拒绝。方孝孺被诛杀十族。戴德彝也牵连其中,但他也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到仁宗时候,戴德彝被平反。
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浙江黄岩亭岭人。学醇行正,与方孝孺为至交。洪武中与杨大中、方孝孺等人一齐被征,唯叔英固辞归。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迁汉阳知县,任职期间颇有惠政。据说有一年天旱,叔英绝食求祷,马上应验。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曾上《资治八策》以鉴国事。后朱棣兵起,南下至淮河时,奉诏募兵以抗北师,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他当时见齐泰奔来,还以为齐泰有二心要抓他。齐泰把京城不守的情况告诉他,两人抱头恸哭,共图后举。后来,知道败局已定,为表对建文帝的忠心,乃沐浴更衣,书绝命词藏于衣裾间,自尽于玄妙观的银杳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将他葬在了城西五里处。后其妻自尽于狱中,两个女儿投井自杀。
曾凤韶,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建文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并弹劾燕王朱棣驰御道不拜。朱棣称帝时,以御史召见,不赴;后加至侍郎,仍不拜。于是刺血书、并叮嘱妻子勿换衣服,之后自杀,年仅二十九岁。其妻李氏亦上吊自杀。福王时,谥号忠毅。
韩永,西安人,或曰浮山,明建文朝官吏。建文时给事中,貌魁梧,音吐洪亮,每慷慨论兵事。燕王入,欲官之,抗辞,不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