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五十一章 洪武武将——陈兆先、韩政、毛骐等(3/5)

目录

明太祖亲临汴梁,召何文辉随从,任命为河南卫指挥使,跟从大将军攻取陕西,留守潼关。又跟从傅友德平定四川,赐予金币,留守成都。何文辉号令严明,军民都称颂他的功德,太祖曾称赞他的谋略威望,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率山东兵跟从李文忠出师应昌,第二年移镇北平,李文忠北征,何文辉督兵巡视居庸关,因病被召回,六月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明太祖派官营葬于滁州东沙河上,抚恤赐赏甚多,儿子何环,任成都护卫指挥使,征迤北阵亡。

徐司马,字从政,扬州人。元末兵乱,年仅九岁,无依无靠,朱元璋得到他,收为养子,并赐姓。喜好文学,性格谦厚,所到之处安抚士兵,很得民心。在河南的时间较长,尤为有惠政。公暇退居,一室萧然如寒素。虽然战功不及何文辉,但雅量却超过了他,二人并称为贤将,蓝玉党案而受株连,两个儿子获罪。

花茂,巢县人,最初跟从陈埜先,不久归附太祖。随大军平定江左,消灭陈友谅,平定中原、山西、陕西,累积功劳授予武昌卫副千户。征讨西蜀,攻克瞿塘关,进入重庆,攻下左、右两江和田州,晋升为神策卫指挥佥事,调任广州左卫,平定阳春、靖远、英德、翁源诸山寨的叛蛮以及东莞、龙川诸县的乱民,晋升为指挥同知;平定电白、归善的乱贼,又晋升为都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使。多次围剿连州、广西、湖广诸瑶贼。曾上奏说“:广东南临大海,犯法作乱之徒出没,东莞、笋冈诸县逋逃谯户,附居于海岛,遇上官军则诡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盗,飘忽不定,难于讯诘。不如把他们征籍为兵,这样可望约束他们。”又请求设置依山傍海的广海、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修筑城池,召集海岛隐居躲避清查科派的无籍人士据守,并在山海要害地设立城堡屯军,以防备不测,都得认可。晋升为都指挥使。很久以后去世,赐葬安德门。

陆聚,明朝初年军事将领。其最初为元朝枢密院同知,在徐州招抚流亡,缮城保境。后兵败逃至濠州。徐达在经络时候,陆聚以徐州、宿州两地应降。朱元璋曾经说过:“这两州是我的祖地,不忍用兵。”当其归附时,朱元璋大悦,命其为江南行省参政,仍守徐州。后扩廓遣李左丞进攻徐州,陆聚派遣傅友德进攻,并俘获李左丞。后又击败元朝部队于宿州,活捉邢端等人。后跟从平定山东、汴梁。后改为山东行省参政。之后跟从攻陷元大都、经略大同、保定、真定,并平定山寨等。因胡惟庸案连坐而死,其爵位废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胡海,字海洋,安徽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其最初为土豪赤塘王担任总管,后归顺朱元璋。之后击败贾鲁兵,攻克泗州、滁州,后渡江攻陷海牙水寨,破陈野先军队,跟大军攻破集庆、镇江,击败元将谢国玺,后进攻湖州、宜兴、婺州、龙江、安庆、江州。跟随徐达攻下庐州。胡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之间都是伤口,但斗志却越勇,跟从他的士兵无不受激励并效法。朱元璋为了激励他,授花枪上千户。后跟从大军攻克荆州等地,并胜任宝庆卫指挥佥事,守卫益阳。后跟从杨璟攻占湖南广西,从祁阳进攻永州,首先破城。后攻破四川,平定叛乱。

胡德济,字世美,籍贯不详,胡大海养子。胡大海帅以归太祖。从攻婺州,为诱兵,大破元兵于梅花门外,擒其将季弥章,由是知名。既下信州,明太祖以胡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使守之。陈友谅将李明道来寇,胡德济与力战。胡大海来援,夹击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及胡大海为蒋英所害,处州降将李佑之亦杀院判耿再成以叛。张士诚闻浙东乱,遣其弟张士信寇诸全。胡德济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与知州栾凤、院判谢再兴分门守。夜半,出敌不意,砍士信营,破走之。擢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移守新城。张士诚将李伯升帅步骑大入寇。胡德济固守,乞师于李文忠。文忠驰救,德济出兵夹击,大破之,详文忠传。胡时德济所部有潜移家入新城者,李文忠疑德济使然。诛其都事罗彦敬,欲微戒德济。将士皆怒,走告胡德济。胡德济怡然曰:“右丞杀彦敬,自为广信作战衣有弊耳,再言者斩!”于是明太祖召德济褒谕之,而责李文忠失将士心。且曰:“胡德济之量,汝不及也。”擢浙江行省右丞,赐骏马。未几,改左丞,移镇杭州。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胡德济军失利,徐达斩其部将数人,械至京师。帝念旧功,释之。复以为都指挥使,镇陕西,卒。

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他是明朝开国头一员猛将,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朱文逊,朱元璋义子,陈友谅攻打太平城,陈军首先攻夺采石矶要隘,花云因兵力不足以敌陈军,主张坚守城池,待陈围城之军兵疲气衰,再出城击之,以少胜多,以逸待劳。无奈朱文逊不纳花云之策,力主花云出城迎战陈军,花云出战,却为陈兵所败。花云再谏朱文逊速速突围,朱文逊却贪恋家眷,再次贻误先机,与花云双双被陈军所擒。朱屈膝陈军反被斩杀。

朱文刚,朱元璋义子,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后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

李贞,曹国公主朱佛女的丈夫,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夫,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之父。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还能吃得饱饭,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在所有亲戚中,对李贞一家最格外照顾。朱元璋不仅让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还特许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李贞年纪大了以后,朱元璋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李贞,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朱元璋不仅自己经常去李贞家,皇太子、诸王也经常去李贞家。李贞自己都说“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李贞对骤然而来的富贵,常不自安。他说:“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时他穿衣服仅求适体,不求华丽,所食饭菜唯取适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常送给他衣服,但他穿坏了的一定要缝补好再穿。他还经常向子孙恳切地叙说那些他还是一个普通农民时的情况。在朱元璋的亲属中,李贞年最长,他认为应该给子孙们做个榜样。他说:“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李贞是朱元璋称帝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李贞病危的时候,朱元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李贞的家里,握住李贞的手说:“还认识我吗?”,李贞仰着面对着朱元璋哭,朱元璋也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宫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使臣络绎不绝。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

李新,濠州人。从渡江,数立功。战龙湾,授管军副千户。

郑遇春,濠州人,明初军事将领。荥阳侯。其与兄弟郑遇霖都以勇力而着名,后郑遇霖与乡人有矛盾,要杀对方,郑遇春出面调停才得以解决。后众人认为郑遇春为贤才。朱元璋攻下滁州时候,以其兄郑遇霖为先锋,攻下数寨,郑遇春也因功升任总管。后攻打芜湖时,郑遇霖战死,郑遇春则帅领其众,后累功获左翼元帅。之后平定陈友谅,身先士卒,却从不自己表彰功劳,朱元璋感到奇异。后攻下六安,担任六安卫指挥佥事。之后与徐达征战山东、河南、河北,后攻破朔州,改朔州卫指挥副使。因胡惟庸案被连坐而死。爵位废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郑用,明朝开国将领。曾作为先锋官随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皇明功臣传》载:“金坛郑用,官大兴左卫指挥,列功臣第三十八位。”当他年逾七旬,《功臣传》中云:郑用出身布衣,依附太祖起事,战功显赫。他深知太祖生性忮刻,很难容人,同朝日久,必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年达七旬,无意为仕,遂之请老退养,位让其子郑亨承袭。所以说,郑用功业显赫,自悖不骄,是一位恭谨持重,力保晚节,与功名终的大明将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斗罗之光耀天使重塑世界 谢谢你,拯救我的人生 我的宝可梦有亿点小问题 游神星曌 李三古堆 春秋晋国风云 都市龙医:我和绝色老板娘的孽缘 快穿恶女人生,不做主角踏脚石 废土世界打工指南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