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北伐燕王——耿炳文(3/5)
另一方面,虽然耿炳文这一路上为朱元璋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朱元璋深知,耿炳文在军事上所擅长的领域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对于能和张士诚周旋十年的耿炳文来说,他在防守上的能力是十分厉害的,朱元璋深知,虽然自己已经除掉了许多有威胁的武将,也平定了不少边疆的战乱,但是他依旧十分担心这个国家,会不会再出现其他的战乱。所以,朱元璋必须要留下耿炳文,因为他不但是一个不会对明朝产生威胁的武将,而且很可能成为未来帮助明朝,度过难关的将领。在朱元璋的眼里看来,耿炳文就是保卫明朝的最后一道底线,在他离开后,有耿炳文卓越的防守才能,来帮他镇守住明朝的疆土不受侵害。
事情最初发展也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为迎击朱棣,朱允炆命65岁耿炳文领军,在真定安营迎战,先是被燕军突袭,损失9000人,后再次被偷袭溃败,耿炳文只好率10万人退守城内。燕军围城3天后主动撤走,如果剧情按正常思维发展,朱棣拿下真定城的可能基本为零。以耿炳文的守城能力,不要说再次守上10年,就是守住1年,就把朱棣的“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但朱允炆打出了一把烂牌:把耿炳文中途换下,而换上的李景隆。
也许,朱允炆没有看过耿炳文的军事生涯简历,他没弄懂皇爷爷为啥留下个擅长守城的开国之将,总之听说耿炳文败退入城后,觉得很没面子,当初撺掇他削藩的黄子澄,就推荐李景隆去取代耿炳文。耿炳文火线被换下,李景隆统率全军,结果李景隆除了会打败仗、逃跑之外,实在没什么其他表现,等他退回皇城,朱允炆仍然没有起用耿炳文,结果,担负守城任务的李景隆,直接打开大门纳燕王入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