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3/5)
有人说,黄公望画富春山居时,笔法游戏如草篆。想来,时代视我如游戏,我又何必太认真?江南子弟在科考的年纪,国家取消科举,在重开科举时,又身陷牢狱,出狱时年届半百,一事无成,后人眼中飘逸的云游生活,何尝不是命运在游戏他一番后给的安慰?
对比前半生被时代紧紧包裹的无力感,晚年的黄公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感悟,融汇在心爱的画作之中,让这世上多了一件伟大的作品——《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带着未完成的画作,去了松江夏氏知止堂。无用担心这画别被谁巧取豪夺了,要求黄公望先在画上写个声明,证明无用才是这《富春山居图》的主人。声明写完后,黄公望继续胸有沟壑却不紧不慢,“五日画一山,十日画一水”,只在“兴之所至”的良好状态下动笔。如此又过了三四年,画作究竟何时完成,至今没有定论。
完整的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纵 33 厘米,横约 700 厘米,表现的是富春江一带连绵不断的山川秋景。展开画卷时,人们会看到: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汀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近树苍苍,亭台小桥……清代画家邹之麟称此作为“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在笔墨技法上,画作以长披麻皴为主,并以书法用笔入画,如此勾勒疏松出的墨线,浓淡粗细相照应,偶尔会有重叠交叉,后人将这种技法称为“勾写”,而不是“勾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