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六章 元代包公——苏天爵(1/5)

目录

苏天爵,字伯修,号滋溪先生,真定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江淮红巾军起义,奉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岁。

苏天爵,出生在真定一户官员家中,父亲苏志道是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母亲刘氏。由父亲苏志道引见,拜入同郡安熙先生之门,学习元代大儒刘因之学,安熙是刘因的门生,苏天爵成为安熙的入室弟子,其后多年,一直在安熙门下学习。期间与藁城着名学者张在交游,并且每获多闻之益,天爵少年时接受的系统、严格的儒学教育,并得到名师指点,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天爵博闻强记,饱读诗书,学识很快超越其师,尤其是在诗文方面,词华典雅,根柢深厚,成得同时期的名作家,文章文笔的大气,往往出入於欧阳修、苏轼,甚至超过其老师。

苏志道为尚书省中书掾,因父亲为官中央,苏天爵随家庭搬入大都,并以21岁入国子学,先后拜吴澄、虞集、齐履谦等大儒为师,学习儒家经典。由于他勤奋努力,嗜学不厌,得到诸多师友赏识。虞集有《赋苏伯修滋溪书堂》诗云:“积学抱沈默,时至有攸行”,“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赞赏苏天爵心无旁骛,沉潜典籍,研究掌故,终能厚积薄发,并说他可以“担当起一代文献记录的重任。”

苏天爵参加国子学生贡举公试,以应试文《碣石赋》“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被负责这次公试的马祖常拔为第一,“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官列七品,时年24岁。后来,父亲苏志道在大都病逝,天爵以父丧归真定丁忧,苏天爵服孝期满,重新上任,调功德使司照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斗罗之光耀天使重塑世界 谢谢你,拯救我的人生 我的宝可梦有亿点小问题 游神星曌 李三古堆 春秋晋国风云 都市龙医:我和绝色老板娘的孽缘 快穿恶女人生,不做主角踏脚石 废土世界打工指南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