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汉昭烈帝——刘备(4/5)
刘备的一生也就不免要在火烧连营的灰飞烟灭,与白帝城托孤的凄凄冷冷中落幕了,凄然托孤。托孤是古代政治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现象,它往往发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况下,因此后世受托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称为顾命大臣。托孤的对象应该是满足忠诚度足够深、能力足够强、威望足够高、与先君关系足够好等几个条件的大臣,其中忠诚是第一条件。无疑诸葛亮是最适合的人选,第二个人选李严,刘备就煞费苦心了。
李严其实是荆州南阳人,因兵乱入蜀在刘璋手下任区区的成都县令,常有屈才抱憾之感,刘备一来,正好另择明君。善于识人的刘备将其提升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回报以耿耿忠心,刘备登基时有异象“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大家因此都说“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所谓的“黄龙”,其实就是李严为了劝进所炮制的异象,这对刘备来说当然是大忠臣了,后来,这里成为刘备的“籍田”。李严的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经镇压了土着豪族马秦、高胜及越嶲土着高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刘备两次遇上托孤之事,第一次是受托者,第二次是托付者,刘表之语与刘备之语同出一辙,还更明确。“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刘表的托孤之语对刘备影响甚大,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正因为这类话在不同场合反复出现,所以其真实的意思都一样,就是嗣子可辅辅之,这个问题看似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答案,绝不会是要其取而代之。
当时的诸葛亮也曾经问过刘备的理想是什么,刘备就说他希望光复汉室迎来和平,诸葛亮觉得刘备是一心想着国家,想着为人民,愿意为他们奉献一切的“平民”君主,为这种人付出自己的才能,值了!为了这个理想,许多将领甘愿为他卖命,诸葛亮和赵云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诸葛亮一生都在帮助刘备,在刘备死后,他还在辅助昏庸的刘禅,从来没有篡位之心,在这期间,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蜀汉的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和才能都献给了蜀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