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佐世之才——刘晔(4/5)
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着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亦与于景初元年叛魏。
刘晔得到曹叡宠信亲近,有一次曹叡打算攻伐蜀汉,朝臣都说不可以,但刘晔私下却对曹叡说可以,后出去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因为刘晔的胆识,说时都好像是真心的,曹叡和各大臣都没有怀疑。当时中领军杨暨被明帝宠信,亦敬重刘晔,他是最为反对曹叡伐蜀的大臣,刘晔与杨暨见面时,亦有向他说不可攻伐的理由,杨暨于是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到后来杨暨再和曹叡讨论蜀汉之事,杨暨恳切地进谏反对,曹叡指责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杨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对伐蜀,亦是重臣的刘晔去劝告曹叡,但曹叡却一直听刘晔说可以攻伐,于是找来与杨暨对质,但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
后来刘晔再私下见曹叡,刘晔指责曹叡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告诉其他人,更称怀疑蜀汉已得悉曹叡要来攻的情报,曹叡更是感谢刘晔,后见杨暨又指责他对君主进言过于直率,应要婉转地表达,杨暨亦感谢他。有人见到刘晔这样巧妙奉迎这两方面,甚为厌恶,于是向明帝诋毁刘晔,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曹叡一试,果然如此,更因此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