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八俊之一——刘表(3/5)
兴平元年是刘表无外侵的珍贵数年之一:曹操与吕布争兖州,还没染指豫州、孙策还没平江东诸郡。刘表此时也没有闲,虽然还没向东追击在淮南的袁术,用兵方向却转向西方:刘焉父子的益州。刘表看准益州内忧外患之际,可借督益州的头衔扩张,乃遣别驾刘阖策反刘璋将沈弥、娄发、甘宁,不过战败而入荆州。
刘表一个重要原因是刘表步袁绍后尘,废嫡立庶,使集团内部形成派系,徒然内耗。袁绍治下有所谓颍川集团与河北集团的对立,而刘表死后,集团内部也分化成刘琦派与刘琮派,再加上刘表幼子软弱无能、未战即降,更加速了荆州割据势力的覆灭。
刘表核心集团的成员: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大概有:南郡中庐的蒯良、蒯越兄弟、襄阳地区豪族、刘表的主要谋臣。从事中郎义阳人韩嵩,别驾零陵人刘先,东曹掾北地人傅巽。襄阳地区豪族的代表蔡氏团,包括刘表妻蔡氏的弟弟蔡瑁及外甥张允。以及各自拥有独立部队的守边大将文聘、黄祖。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姻亲关系为纽带,以襄阳地区豪族势力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另一份是当时荆州地区在野及不被重用的人士的名单。如后来归附曹魏的司马芝、裴潜、和洽、王粲、桓阶、邯郸淳、徐庶等;归附蜀汉的诸葛亮、庞统、魏延、黄忠、马良、蒋琬、廖化等;以及归附东吴的甘宁等。以上还只是粗略地列举,但无论从人数还是成色上,后一份名单者都远远超过前一份名单。刘表难道是真眼瞎么?他是否不思进取,从不吸纳人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