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扬州镇守太监(3/5)
另一方面又尽力提高售价,不昔以次充优,以坏充好,真正倒霉的还是广大百姓和盐业灶户。
朱慈烺放眼周围,发现看到的都是煮盐的生产方式,于是问大爷:
“大爷,你们这不用晒盐法吗?”
所谓的晒盐法,在卤砂、卤水制造,过虑工艺和煮盐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在于出盐工艺,就是将卤水浇到特制的盐槽里去暴晒。
太阳还没挂起来时,就要将卤水倒入盐槽,暴晒一天后,到太阳落山时就可以用板刮盐收入竹筐。
在炎热的夏季,一个盐槽加上两三次的卤水都可以蒸发干,效率远比煮盐省事,产量也更高。
煮盐生产落后,产量少,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特别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一担盐约耗木柴四百斤左右,后来逐渐被晒盐法所取代。
大爷闻言,不禁嘿嘿笑道:
“公子懂的真多,整个淮南盐场都用晒盐法,不过必须等到盛夏时节,天气炎热而又无雨才能用。
现在刚入春,最近又是阴天,一槽卤水三五天也出不了盐,只能用煮盐。
等到夏天梅雨之后,我们会有三四个月的晒盐时间,那时候产盐量远远高于现在……”
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气,朱慈烺略微有些尴尬,术业有专攻,他确实不如有经验的大爷……
不过无论是煮盐还是晒盐,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量大的晒盐法,更是要在炎炎夏日的太阳下劳作。
朱慈烺想想都觉得是件非常辛苦的事,这些食盐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成果,朱慈烺必须要为他们出头。
在经过细致的了解后,朱慈烺他们回到老人家里。
为了感谢老两口,朱慈烺又让胡宝给他们五十两银子,可老两口死活都不要,五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不敢接受。
见老人死活不要银子,朱慈烺摆摆手,胡宝又把银子收起来。
“大爷,你们家里其他人呢?”
听到眼前公子询问家人,大爷情绪瞬间低落下来,片刻后叹口气道:
“两个不孝子失踪了……”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大娘突然接嘴道:
“前年为了家里能够吃饱饭,他们听说李定国那里不错,两个孩子投奔李定国,然后在没有回来……”
“哦……”
胡宝三人顿时有些懵逼,眼前之人乃是神武皇帝啊,老人儿子居然做了叛军,他们都担心皇爷突然暴走……
朱慈烺也有些意外,不过他怎么可能因为老人儿子投靠李定国而大发雷霆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