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神谈AI写作(4/5)
PS:很多人低估了人类潜意识与情绪计算的复杂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擅长“脑补”。
当你看到某个信息,大脑会自动赋予它情绪色彩。
在绘画领域,AI通过模仿和颜色穷举,能生成一些具有情绪价值的画作,但对AI而言,这只是颜色组合,它并不理解情绪,情绪值为0,而人类却能脑补出丰富的情感。
文字创作上,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AI虽能按照语法规则陈述逻辑关联的事情,但情绪表达却是一片空白。
一部几百万字的小说,包含上万个情绪节点,这些节点在作者潜意识中自然形成,互为因果,产生新的情绪价值。
而AI,缺乏这种能力,只能依靠穷举和模拟,结果往往是混乱的,无人愿意阅读。
或许在无数次尝试中,AI偶然能触动人心,但那更多是因为人类的脑补。
如果AI主动尝试输出情绪,依靠现有技术形成情绪节点,结果可能灾难性。
因为每次模拟,情绪输出都靠运气,节点间的因果联系混乱不堪。
这不是程度差异,而是本质区别。
AI没有情绪,而人类感性判断的机制在心理学上都尚未完全清晰。
现有算法,无论是穷举还是大数据模拟,在处理感性情绪时都力不从心。
它们或许能通过技巧达到一定水平,但无法超越人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