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胡适之的婚姻家庭(1/5)
老阿姨红线又上线了。
一大早,谈起五六月的天气,老阿姨觉得阴晴冷暖不定,老婆婆却认为天气很热,是老阿姨身体怕冷,于是嘲讽说,“比林妹妹还林妹妹,过犹而不及!”
“哈哈,我们哪能跟林妹妹比啊?林妹妹是仙啊~”
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女人呢?胡适的母亲,胡适的夫人。
老阿姨带着读者朋友回到历史长河中……这一章来聊一聊胡适先生的婚姻家庭。
胡适,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生活不仅是思想的辉煌,更是一幅饱含深情、曲折多舛的家庭画卷。
胡适,原名胡嗣穈,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一生拥有36个博士学位,担任过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驻美大使等重要职务。
1917年1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明确提倡使用白话文,他还说:"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胡适先生一语成谶,白话文展现了它的勃勃生机,一直使用到现在。当年鲁迅也正是受到胡适的鼓舞,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然而白话文在推广之初,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有很多人就"看不惯"白话文,表示无法接受。胡适在北大任教,一次公开讲课中,他说白话文比古文简洁。有学生提出反驳。于是,胡适就出了一道题,就如何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学生用古文,胡适用白话文,看谁使用的字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