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豆渣饼(4/5)
从古代流传下来已经几千年,融入了一代代工匠们的智慧,且仍在不断持续改进。
石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叫磨扇,下面的部分叫磨盘。
两扇磨扇中间专门凿有一些凸凹的斜线纹理。
纹理是以磨轴为中心向四周散开。
下磨扇是固定在磨盘上的,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套子,两扇相合以后,上扇套子可以绕轴转动。
两扇相对的一面,镂刻着许多纹理。纹理沟也是一片密密匝匝的空膛,叫磨膛。
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
上扇有两个磨眼,磨面的时候,粮食通过磨眼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或者浆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
此时李青峰磨的是加水的黄豆,那豆浆沫就会一点一点的汇集到磨盘上,然后流动到下边装豆浆沫的桶里。
这磨豆浆跟磨干面不同。
磨豆浆不仅需要把黄豆浸泡一个晚上,而且磨的时候,还得加水。
豆跟水的比例一般在1:5左右。
而且还要一点点放,不能一次性放太多,不然会导致磨扇磨不动,或者磨出来的豆浆不够细腻。
因此,李青峰的大力气在这项工作上虽然讨得到便宜,但却不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