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基础建设大发展(4/5)
现在要把现代的高校职业教育搬到宋朝,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教育问题,要拥有大量的学生,要提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育的类型,所以基础教育必须要走在前列。
新式教育模式在四个都城成效显着,主要因为在这些学校读书的是不收学费的,实行义务教育。
而且教的内容又很新奇,而且实用,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去读书识字,又不需要花钱。
并且他们也从朝廷知道,下一步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可以报考专门的大学的,而从那些大学毕业的学生,将会由国家安排他们的工作。
赵桓把大学定位为精英教育,根据整个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数,来确定大学的招生名额,以确保从大学毕业就能有工作。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宋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而经济发展又高度迅猛,很多岗位都亟待人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他并不着急,高等教育还远没有后世的普遍化趋势,完全可以作为精英教育来培养。
等到若干年之后,基础教育全面推开,扫盲完成,整个国家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那时候才是自主择业的开端。
不过赵桓也没有打算把高校建得后世那般又多又杂,他走的依旧要是精英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教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