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中印边界普及(2/5)
中段争议出现时间是最早的。争议起源于、作为藏印混血民族的菩提亚人、冬夏在西藏与印度之间的迁居。19世纪初叶,英国殖民者已经牢牢确立了在南亚次大陆北部的统治,菩提亚人在印度境内时向英国殖民者纳税,英国殖民者遂认为菩提亚人行迹所至皆应划入印度。中印中段争议由此而起。
此后,英国殖民者便用其惯用的手法蚕食中国领土,派人前往西藏边境从事勘测活动,然后在制图时故意篡改传统习惯线,以使边界的变动有利于英国殖民者的主张。如英国派往西藏边境从事勘测活动的斯特拉彻中尉就在勘测香扎、拉不底时把边界推到这一地区以北的分水岭上。
1920-30年代,英印殖民地政府已经侵占桑、葱莎地区,为使它的侵占行为合法化,1926-1935年,英国同西藏地方政府就桑、葱莎地区的归属问题举行了谈判。1928年,英国驻锡金政务官贝利中校曾致函西藏地方政府,信文和附图提出了划界的具体建议,即英国愿把葱莎以北直到桑觉拉山口的地区归还西藏,而西藏应承认桑、葱莎地区系英属印度的领土。然而,这一建议与传统习惯线的位置仍然不符,西藏地方政府表示不能同意,谈判未获结果。英国的意图虽未能实现,但西藏地方政府亦无实力夺回被侵占的桑、葱莎地区。
在中印边界西段,在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了寻找一条侵略新疆腹地的捷径,曾经觊觎地势比较平坦的阿克赛钦地区,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潜入这一带地方进行非法勘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