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津门历史(1/5)
津门是华夏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收到资本国家的入侵,当时的封建政府为了自救兴起洋务运动,这也是华夏开始接触全球的开始,是从封建社会慢慢接受工业化的起点,津门近代工业开始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拥有1200多家工厂,2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工厂总数和投资规模仅次于上沪,位居全国第二,逐步成为北方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北方的重要贸易口岸。
津门因地处海河要冲,拥有优良的港口,是连接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货物运输、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是北平的第一防御城市,是当年清政府抵抗海外洋人的第一战线。这里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可惜腐败落后的封建政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很快被入侵!
津门的近代工业发展为华夏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例如,1878年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食品厂;纺织企业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纺织工艺水平,1933年天津共有纺织企业687家,东亚毛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占据重要份额;久大精盐公司结束了华夏人吃粗盐的历史;永利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金质奖章;“三条石”一带成为民族机器工业的聚集地等。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天津本地的经济,也对全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