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邯郸攻防战(1/5)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武安县城曾多次惨遭倭寇的血腥屠戮。令人悲愤的是,城中居住的竟大都是心向倭寇的汉奸。然而,村庄虽不断遭受扫荡,但机智勇敢的村民们在敌人来临之前,能转移的都迅速转移到了太行山或其附近区域。
负责这片区域作战的是 617 团,团长赵军,这位地地道道的翼北汉子,此前曾跟随徐三投奔了张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成长,系统地学习了众多军事知识和战略战术。
赵军在和当地游击队、民团深入接触后,对当地的复杂情况有了全面而清晰的了解。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当务之急并非攻打乡镇,因为这片区域与别处不同,这里的村民自保能力较强。只要能够一举拿下县城,便能彻底解决这个区域的问题。
于是,赵军率领 617 团直接挺进武安县城外,并迅速对县城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对于英勇无畏的华夏军来说,攻城拔寨向来不在话下。赵军甚至连空军支援都未请求,直接下令大炮开火,对县城展开了狂风骤雨般的轰击。
县城内的倭寇原本就数量不多,每个县城仅有约 2000 余人,配备着三到五辆坦克、一些钢炮,以及为数众多的伪军。赵军发起的猛烈炮击,瞬间将倭寇和伪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信心彻底摧毁。城里的倭寇惊恐万分,想要逃跑,却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
华夏军可不会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是一轮更为猛烈的炮击。随后,坦克轰鸣着开道,如钢铁洪流般直奔城中。由于没有普通百姓的束缚,在强大的火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前,只能说所有负隅顽抗的倭寇都如同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短短三个小时,战斗过程波澜不惊,武安县城终于成功收复。
1938 年 8 月 1 日,华夏军第四集团军的第 6 军、第 9 军依照既定计划,出色地完成了对除邢台、邯郸外的县城及乡镇的占领。与此同时,他们成功切断了邯郸和邢台与外界的所有通道,将这两座城市完完全全地围困起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