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一笔(2/5)
颜彦摇了摇头,她这边拢共不到十亩地,加上周婉那边的也就十二亩,依照去年的数据,亩产都不到二百斤,也就一百八左右,换算下来,总共也就二千斤左右,而且这还是籽棉。
不过颜彦估算了一下,今年这十二亩地收的棉籽明年大概可以种上二百亩地的棉花,以此类推,后年三千亩地,也就是说,想要给军队的士兵部换上棉花补给,还得两年。
这个数字倒是在李琮的预算范围内,不管怎么说,这棉花的试种是成功了,五年后,大周的百姓大概都可以穿上棉袄盖上棉布过冬了,也算是大周立国以来,不对,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值得书写的一笔,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笔。
剩下的就是吃了,这不,问完了棉花,李琮又问到山薯和水稻的种植。
今年庄子里种了上百亩地的山薯,有的是颜彦留的种,有的是庄子里自己留的种,还有的是移栽,因着当地人有不少长年和山薯打交道的,因而他们对山薯的习性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就不怎么用颜彦操心。
粗略估计了一下,一百地山薯估计可以收到五万斤的山薯,颜彦打算留着给庄民们当主食,省下的粮食捐给朝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