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办法再借给他点儿(4/5)
事实上,整个大明朝都没有这种纠错机制,内阁和六科给事中的确可以封驳皇帝的诏书,这就是刚才王国光做的事儿,他在反对皇帝的政令,若皇帝选择一意孤行,那就只能顺从。
这是个君君臣臣的帝制天下,王国光能够站出来跟皇帝顶两句,已经是用尽了全力。
而张居正作为帝师,却可以有效的限制住皇帝的一些决策,这是特殊时代背景,也就是主少国疑之下,张居正作为实质性的最高权力拥有者可以做到。
可惜,张居正人在西山摸鱼,主打就是偷懒,皇帝真的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他再出来收拾也不迟。
朱翊钧的政令最后在没有人反对、也没有太多赞同的情况下,通过了廷议。
谭纶摸出一本奏疏说道:“直隶巡按御史郭思极弹劾川沙把总任贤,隆庆年间在苏州卫任职时,侵吞军需,此为隆庆四年旧案,当时任贤此人在苏州做镇抚,侵吞军需折价三千五百两银。”
“当时就有御史弹劾,任贤脱罪,不久升转把总,郭思极摘发其事,请朝廷问责查探。”
这是隆庆四年的旧案,任贤侥幸逃脱问罪,不是逃跑,而是因为任贤走了戚继光的门路,拜在了张居正的门下,这便侥幸躲过一劫。
这个案子,案情并不复杂,事实确凿,任贤当时已经认罪,是张居正保了他。
现在,南直隶巡按御史郭思极,对着任贤这个旧案开炮,其实是想要试探。
“次辅,一事不二罚,当时既然已有处置,便不必过问了吧,当时和今日不同,当时不拜在先生门下,安能做事?朕亦是先生门下也。”朱翊钧这话说的摆明了偏袒,当初这案子,一共罢免了一个指挥使,两个把总。
“陛下圣明。”王崇古俯首说道。
当下的内阁就是个泥塑的内阁,吕调阳整天说陛下所言极是,王崇古干脆连文渊阁都不去,皇帝说啥就是啥,连个责难陈善的人都没有。
王崇古入了阁,却不入阁办事,这也是符合内阁规矩的。
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内阁的权力极大,为了办差,会让廷臣入阁,领职权更好的调动人力物力和权力办事;也有因为年迈多病,疾病缠身,以疾病休,不入阁办公,这种最典型的就是吕调阳;也有因为不愿意倾轧,干脆躲清闲的,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李春芳。
王崇古入阁却不去文渊阁,是合乎规矩的,不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让王崇古入阁,就是让他更好的督办毛呢官厂和西山煤局。
所以,内阁现在是应声虫。
“郭思极言此事,说任贤本就是戴罪,侥幸脱罪也就罢了,为何在数年之后,仍能升任把总,仍劾其罪官升转之事。”谭纶知道皇帝不打算翻旧账,说起了南衙巡按的第二个质疑。
这任贤是戴罪臣子,怎么升的官?
大家都清楚,任贤是张居正门下,之前张居正当国,就是张居正不开口,下面人推举的话,也只会是任贤,这兵部衙门,也不能因为把总升任,就跑去全楚会馆询问,这给任贤升官,是不是张居正的意思。
所以,任贤就以戴罪之身升转了。
“元辅,先生离朝的时候,次辅跑了,朕派了缇骑,将其抓回来了,这大司寇还是入了阁做了次辅,朕怎么觉得郭思极对大司寇入阁,很有意见,所以才故意指桑骂槐?”朱翊钧拿出了一招,转移火力。
都是戴罪之身,都是升转,任贤如果有问题,那王崇古也有问题。
王崇古一愣,吓了一个激灵,这确实是越看越像,王崇古还以为这郭思极在响应南衙妖书,在攻讦张居正,陛下这么一说,这郭思极分明是打算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把他王崇古给办了!
王崇古站起来,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陛下,臣当时不走,陛下就看不到臣了,居心叵测之徒,欲置臣于火架之上,大火炙烹,臣不得不逃,还请陛下明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