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艰难的事业(4/5)
虽然是不同县的,但不知他们与梁家之间有没有关系。”
王十五:“.”
刚才她只是说闲话,真不是想要煽风点火啊!
这时候又听到夫君长叹一声,“我若早出道十年,《清明上河图》早到我手里了!”
当初《清明上河图》在严嵩手里,严嵩被抄家后进了内府,然后落到了大太监冯保手里。
五六年前,冯保又被抄家,《清明上河图》重新进了内府。
林大官人便想着,如果早穿越十年,没准就能借着抄冯保家机会,把《清明上河图》私吞了。
反正看起来大明皇帝对待这些名画,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一大早就接受了一番艺术熏陶的林大官人,终于平静了心态,去了外书房接客。
横塘学院常务副院长、说书人公所总管、林府非正式外管事、自称林氏集团智囊高长江,被抓来充当临时接待员。
他指挥家丁抬着一大箱名帖过来,然后铺陈在桌案上,又问道:“坐馆要先见谁?”
对于上位者来说,接客的先后次序也是很有讲究的,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吩咐道:“徐贞明来了没有?让他第一个进来!”
徐贞明就是在北方推广水稻失败的那位官员,同时也是个水利专家。
去年他心灰意懒辞官后,在驿站遇到林泰来,便被挖到江南勘察水利。
前个月,又为了让徐贞明出任松江府知府,林大官人还和吏部尚书掰了掰腕子。
进了书房后,徐贞明神色有点激动,“在下前阵子接到了朝廷敕命,出任松江府知府。
然后就想着,等在苏州见过林学士后,再去走马上任。”
林泰来淡淡的说:“当个知府是小事,吴淞江水利才是大事。”
徐贞明也不废话,直接开始禀报自己近半年的勘察结果:“吴淞江下游故道虽然淤塞多年,但仍然可以疏浚。技术上难度不大,总施工长度大约八十里”
“但是,难度在哪里?”林泰来主动问道。
徐贞明已经研究的很详细了,不假思索的答道:“第一,开挖、疏浚河道,再加上修筑堤坝,目前折算费银约莫三十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林大官人顿时就感觉肝疼。
从目前迹象看,让朝廷拨款希望不大,也没有先例,全靠自己筹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