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成效初显(2/5)
握棒高度在肩膀附近,跟球时稍稍抬脚。
区别在于,引棒的时候,西野哲会把手部动作向后拉到最满的位置,以达到最大程度的蓄力。
善用打击机制的目的是让挥棒速度最大化。
为了有序地运用身体各个部位,西野哲每日训练用大肌群带动小肌群来击球,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最细致。
挥棒姿势启动。
从后臀开始蓄力,抬脚带动臀部,重心往后脚方向移动。
一旦引棒蓄力完成,以下半身驱动向前跨步。
接着,将臀部旋转,让身体向前。
然后前脚放下,维持重心。
之后,膝盖及手肘启动,上下半身同时做转身动作,手腕控制球棒,用有效区正中来球。
击球瞬间,掌握中球部位,把弹道打高。
因为强行拉球容易失败,西野哲拉打对外角球的攻击效果一般,所以他偶尔改用推打做攻击,属于能推能拉的选手。
富山悦敬认为他那样没有善用打击机制,建议他使用广角全挥击的打法。
即面对所有球路都采用同样的全力挥击姿势。
相比于发力过度的拉打,西野哲改用的广角全挥击适配性更好。
这种打法以掌握击球点、提高仰角、加快击球初速为核心,结合了技术与力量,充满了暴力式的美感。
增加了出棒频率之后,挥空率确实往上涨了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